2012年至2021年產業收入從約2.5萬億元增長至約9.5萬億元
軟件業正在便利我們的生產生活,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是我們能否過坎的關鍵”“把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落實到具體行業、具體產業、具體產品上”。
10年來,中國軟件業發生了怎樣的轉變?邁向高質量發展,還存在哪些機遇和挑戰?
10年來,實現追趕超越的不只是工業軟件,更有基礎軟件。“10年來,我國軟件產業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全面提升,驅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中國軟件工業協會秘書長呂衛鋒說。
*質量效益穩步增長。軟件業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約2.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約9.5萬億元,年均增長率達16.1%,位居國民經濟各行業前列;軟件業業務收入和利潤占信息產業比重分別提升14和13個百分點。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軟件業從業人數由2013年的470萬人增長至2021年的809萬人,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八成以上。龍頭企業創新驅動勢頭強勁。
*自主可控成效明顯。國產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軟件等基礎軟件成熟度與國際主流產品差距顯著縮小,加速從“可用”向“好用”邁進。尤其是國產經營管理類工業軟件市場占有率達70%。
“10年前,產業關注的是怎么‘用’軟件。彼時,各行業信息化應用需求旺盛迫切,軟件市場全面開放合作,促使軟件產業高速增長的同時,產業利潤率低、核心軟件被國外把控等隱患也逐步顯現。”在呂衛鋒看來,這10年,產業關注點逐漸轉向如何“做”軟件,不斷推動軟件產業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從產業鏈中低端邁向中高端。
如華一軟件在這10年里,持續深耕經營管理類軟件的關鍵領域——人力資源管理(HRM),自身榮獲“國家雙軟認證”企業稱號,其自主研發的核心專利成果——華一E8人力資源管理軟件V1.0榮獲“深圳市2012年優秀軟件產品”獎項,這是同類產品中唯一獲“優秀軟件”殊榮企業。華一IU9/E7/E9人力資源管理軟件的相繼面世,更是為華一軟件實現高質量發展、持續向產業鏈中高端進發而贏得了更多主動權。
既保持合理增速助力產業穩步壯大,又在產業鏈自主可控道路上步穩蹄疾,這10年,軟件產業的韌性從何而來?
——政策紅利不斷釋放,新型舉國體制加快構建,激活聚力攻關的沖勁。
這10年,軟件業迎來發展“黃金期”。2019年,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發布實施,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2020年,《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發布,提出要聚焦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的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不斷探索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集中優勢力量,推動一個個核心軟件相繼取得突破、獲得市場青睞。
——自主可控意識增強,產業鏈上下游協同研發,凝聚深化應用的拼勁。
這10年,軟件產業堅持應用牽引、整機帶動、生態培育,響應產業發展需求,推動關鍵技術創新、適配兼容與應用推廣,已實現國產軟件在金融、能源、電信、制造業等重點應用場景的深入應用和創新迭代。
——發展環境越來越好,技術創新的動力更足,積蓄扎根產業的闖勁。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這10年,我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數量由2012年的13.92萬件增加到2021年的228萬件。關鍵核心技術領域專利儲備不斷增強,有力支撐軟件產業轉型升級。
十年征程,十年跋涉,萬物互聯為軟件產業壯大帶來新空間。
“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工業體系,處于不同發展階段的工業企業數量眾多,且數字化轉型需求強烈,這就為國產軟件優化迭代創造了豐富的應用場景。”呂衛鋒說。截至去年底,全國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55.3%和74.7%,比2012年分別提高30.7個和25.9個百分點。隨著軟件加速向垂直行業滲透,在加快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同時,也將為軟件產業提供更大的市場空間。
邁向高質量發展,中國軟件業怎么干?
加快推廣應用,讓更多國產軟件從“能用”到“好用”。從“能用”到“好用”,關鍵靠多用。如今,華一軟件的人力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基礎版、專業版、集團版等解決方案已相繼面世,實現了全員、全網、全終端、全球化應用,已經成為3000+用戶企業的共同選擇。
加大投入力度,持續提升國產軟件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國產軟件,既要有資金投入,更要有人才投入。
擁抱開源生態,以眾研眾用眾創驅動產業駛入快車道。《“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明確,到2025年,產業鏈短板弱項得到有效解決,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關鍵軟件供給能力顯著提升,建設2到3個有國際影響力的開源社區。“加快補短板、鍛長板,充分釋放創新活力,軟件業定能邁上高質量發展的新臺階。”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有關負責人說。
回首中國軟件業10年的發展歷程,行業業務收入從2012年的約2.5萬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約9.5萬億元,增長了近3倍,一直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增長背后的秘訣是什么?
2012年以前,在全球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的大潮下,我國主動融入全球軟件產業鏈分工,各行業信息化應用需求旺盛,軟件產業保持高速增長,卻長期處于中低端,核心軟件受制于人。隨著市場紅利逐步向產業鏈上游轉移,通過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速向產業價值鏈中上游攀升,成為軟件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
這10年,錨定創新,升級提速,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持續提升。管理軟件不僅市場份額絕對占優,在高端市場也能與海外廠商競爭……一代科技人未雨綢繆,堅定走上科技自立之路,十年如一日,“奮力磨一劍”,推出一批標志性成果;一批優秀企業憑借聚力攻關的韌勁、深化應用的拼勁和扎根產業的闖勁,在自主創新中砥礪前行,推動我國軟件業實現了規模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這10年,頂住壓力,不懼挑戰,產業鏈的安全可控性持續增強。升級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在大風大浪中,國產軟件業保持定力,收獲了國產數據庫實現從0到1的艱難蛻變,在多個行業領域扎根成長。實踐反復告訴我們,關鍵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特別是在信息技術深刻影響各行各業轉型升級,時刻關乎千家萬戶美好生活的當下,中國軟件業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需要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
踏上新征程,推進軟件業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競爭力新躍升,仍然需要增強憂患意識、堅定創新信心,以研用并舉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我國基礎軟件生態尚未成熟,工業軟件還處于爬坡階段,仍須埋頭苦干、突破核心技術,才能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也要加快應用推廣、加速產品迭代成熟。工業軟件基于工業需求開發,需要更多企業向國產軟件開放應用場景,才能在市場檢驗中促進技術進步。
樹高葉茂,系于根深。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方興未艾,日益融入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過程,作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的重要底座,軟件產業做大做強正當其時。華一軟件扎根深圳這一“設計之都”20余年,擁有得天獨厚的創業創新土壤,將繼續堅定信心,堅持科技自立自強,充分發揮產業創新發展底氣足、潛能大的優勢并利用自身優勢,要在高質量發展道路上深耕篤行守初心、砥礪奮進向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
原文鏈接:http://www.ssia.org.cn/page63?article_id=674